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结肠炎是否严重取决于具体病情,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症状。慢性结肠炎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需结合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轻度慢性结肠炎患者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症状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控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高纤维摄入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医生可能开具美沙拉嗪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定期复查肠镜可监测黏膜修复情况,多数患者症状能得到长期缓解。
重度慢性结肠炎可能出现持续血便、体重下降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肠穿孔或癌变风险。这种情况需要强化治疗,如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或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对于合并狭窄、瘘管等并发症者,可能需要行结肠部分切除术。这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营养状况和癌变指标,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慢性结肠炎患者应保持低渣低脂饮食,避免乳制品和酒精摄入。规律记录排便情况和症状变化,按医嘱完成全程治疗。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适度运动。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肠镜,出现持续发热或便血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