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近视眼是否遗传给后代与具体度数无直接关联,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时遗传概率较高,单方近视或中低度近视遗传概率较低。近视遗传机制主要涉及基因易感性、眼球发育异常等因素。
父母双方若均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子女遗传近视的概率明显增加。这类遗传性近视通常与轴性近视相关,表现为眼球前后径过长、角膜曲率异常等结构改变。部分家族性高度近视由特定基因突变导致,如COL2A1、ZNF644等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巩膜胶原合成。此类情况建议在儿童3岁起定期进行屈光检查,通过角膜地形图、眼轴测量等监测眼球发育。
父母单方近视或近视度数低于600度时,遗传概率相对较低。环境因素如近距离用眼时间、户外活动不足等对近视发生的影响更为显著。这类近视多属于学校性近视,通常在学龄期出现进展,与调节疲劳、视网膜离焦等机制相关。建立每日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习惯,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速度。
建议备孕夫妇进行眼科遗传咨询,孕期注意补充维生素A、DHA等营养素。儿童出生后应建立屈光档案,每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出现眯眼、歪头视物等表现时及时干预。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可考虑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等防控措施,但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