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心理疏导等方式调理。慢性胃肠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少量多餐,每餐七分饱,减少胃肠负担。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避免熬夜。餐后适当散步有助于胃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建立固定排便时间,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胃肠痉挛。
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用药期间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中医认为慢性胃肠炎多属脾胃虚弱,可选用香砂养胃丸健脾和胃,或通过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温补脾胃。针灸治疗可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日常可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药食同源食材煲汤调理。
长期焦虑、抑郁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不适症状。家人应给予理解支持,创造轻松生活环境。
慢性胃肠炎患者需长期坚持调理,避免症状反复。日常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找出个人敏感食物。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胃镜或肠镜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