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胃息肉0.3*0.3厘米有可能会自行消失,但概率较低。胃息肉是否消失与其类型、病因及个体差异有关,通常炎性息肉可能随炎症消退而缩小或消失,而腺瘤性息肉则需医疗干预。
炎性息肉多由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刺激引起,当原发炎症得到控制后,部分较小息肉可能逐渐消退。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直径小于0.5厘米的胃底腺息肉在消除胃酸分泌异常因素后可自行消退。这类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等措施,可能促进息肉消退。
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极少自行消失,即使体积较小也存在恶变风险。胃息肉0.3*0.3厘米若病理检查提示腺瘤性改变,或伴有表面糜烂、异常血流信号等特征时,需通过内镜下切除处理。部分特殊类型息肉如增生性息肉虽恶变率低,但长期存在可能导致出血或梗阻症状,同样建议积极干预。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监测息肉变化,避免饮酒及腌制食品,规律作息有助于胃肠黏膜修复。若出现上腹隐痛、黑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由消化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内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