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根据出血阶段调整饮食,急性期需禁食,恢复期可逐步过渡至流质、半流质饮食,稳定期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主要饮食原则包括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保证优质蛋白摄入。
急性活动性出血期间需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可尝试少量温凉流食,如米汤、藕粉,每次50-100毫升,每日6-8次。此阶段需绝对避免过热、酸性及含渣食物,防止再次损伤黏膜血管。恢复期可过渡至半流质饮食,选择蒸蛋羹、嫩豆腐、过滤菜泥等低纤维食物,每日5-6餐,单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稳定期逐步引入软烂米饭、龙须面、去皮鱼肉等低脂易消化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烩为主,禁用油炸、烧烤等加工方式。
长期饮食管理需注意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鸭血,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橙汁促进铁吸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避免辣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限制粗纤维蔬菜如芹菜、竹笋的摄入量。进餐时保持坐位姿势,餐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减少胃酸反流风险。合并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钠盐摄入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
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每日固定5-6餐,单次进食量控制在七分饱。恢复期可遵医嘱使用肠内营养粉补充热量,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膳食结构。若出现呕血、黑便等再出血征兆应立即禁食就医。日常可记录饮食日志,帮助医生评估营养摄入与病情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