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肚脐周围起痘痘可能与局部毛囊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真菌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常见诱因包括汗液刺激、衣物摩擦、清洁不当、免疫力下降或接触致敏物质,可通过局部用药、抗感染治疗或避免刺激物改善。
局部毛囊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疼痛或脓头,可能因出汗过多或衣物摩擦导致。治疗需保持干燥清洁,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时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避免抓挠以防感染扩散。
与金属纽扣、化纤衣物或洗涤剂接触有关,皮肤屏障受损后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常见过敏原包括镍、香料或防腐剂。建议更换纯棉衣物,使用苯海拉明乳膏缓解症状,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反复发作者需做斑贴试验明确过敏源。
慢性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可能与环境潮湿或遗传易感性相关。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呈苔藓样变。治疗以保湿为主,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短期使用,严重时口服依巴斯汀片。避免热水烫洗和碱性清洁剂刺激。
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常见于肥胖多汗者,表现为环状红斑伴鳞屑。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菌丝。需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酮康唑乳膏,顽固病例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保持患处通风干燥,衣物高温消毒。
食物或药物过敏可能引发荨麻疹样皮疹,起病急骤伴明显瘙痒。常见致敏物包括海鲜、坚果或抗生素。需立即停用可疑物质,口服西替利嗪片控制症状,严重时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过敏源。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每日用温水清洁肚脐后彻底擦干。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瘙痒时可用冷敷代替抓挠。若皮疹持续超过两周、扩散至其他部位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皮肤科。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需警惕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