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3.77万次浏览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主要包括风寒束表型、风热犯表型、胃肠湿热型、血虚风燥型、冲任不调型等类型,需根据证型选择相应方剂或针灸疗法。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多因禀赋不耐、外邪侵袭或气血失调所致,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时隐时现。

一、风寒束表型

风寒束表型荨麻疹多因外感风寒之邪,郁于肌表所致。患者遇冷加重,风团色白,瘙痒剧烈,可伴恶寒无汗。治疗宜疏风散寒,常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中成药可选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针灸取穴以大椎、风门、肺俞为主,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二、风热犯表型

风热犯表型荨麻疹多因风热之邪外袭,郁于肌肤腠理。风团色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可伴发热口渴。治疗宜疏风清热,常用消风散加减。中成药可选防风通圣丸、银翘解毒片等。针灸取穴以曲池、合谷、血海为主,配合刺络拔罐可增强疗效。

三、胃肠湿热型

胃肠湿热型荨麻疹多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外发肌肤。风团色红,瘙痒伴脘腹胀满、大便黏滞。治疗宜清热利湿,和胃消导,常用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加减。中成药可选藿香正气胶囊、枳实导滞丸等。针灸取穴以足三里、中脘、天枢为主。

四、血虚风燥型

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多因久病体虚,阴血不足,肌肤失养,化燥生风。风团色淡,反复发作,夜间痒甚,皮肤干燥脱屑。治疗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常用当归饮子加减。中成药可选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等。针灸取穴以血海、三阴交、膈俞为主。

五、冲任不调型

冲任不调型荨麻疹多见于女性,与月经周期相关,经前加重,经后减轻。多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营卫不和所致。治疗宜调补肝肾,调和冲任,常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中成药可选逍遥丸、坤宝丸等。针灸取穴以关元、气海、肝俞、肾俞为主。

荨麻疹患者平时应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海鲜发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搔抓。可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之品,或用金银花、白鲜皮等煎汤外洗。急性发作期建议及时就医,慢性患者需坚持治疗,配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期间应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