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宝宝皱眉头可能与生理性因素、环境刺激、皮肤不适、神经系统发育或眼部疾病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护理方式、改善环境或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新生儿面部肌肉控制能力较弱,可能出现无意识的皱眉动作。这种生理性表情通常伴随打哈欠、伸懒腰等行为,属于正常神经反射。家长无须过度干预,随着月龄增长,宝宝面部协调性会逐渐改善。日常可多与宝宝互动,帮助其练习表情控制。
强光直射、突然的声响或陌生气味可能引发宝宝皱眉。环境温度过高导致出汗时,汗液刺激眉部皮肤也会出现皱眉反应。建议家长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将室温控制在24-26摄氏度,及时擦干宝宝额头汗液。外出时可使用遮阳帽减少强光刺激。
眉间湿疹、痱子或蚊虫叮咬会引起局部瘙痒,导致宝宝频繁皱眉。检查眉部皮肤是否有红斑、丘疹或抓痕。轻度湿疹可涂抹氧化锌软膏,痱子需保持皮肤干爽。若出现皮肤破溃,需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日常应选用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洗护产品。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出现暂时性眉间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持续性皱眉。这种情况常伴随拇指内扣、足尖着地等肌张力异常表现。家长需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抚触按摩或康复训练。多数情况下随神经系统发育会逐渐缓解。
先天性睑内翻、结膜炎或倒睫刺激角膜时,宝宝会通过皱眉缓解眼部不适。观察是否伴有流泪、畏光或频繁揉眼症状。确诊睑内翻需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预防感染,严重者需手术矫正。日常应注意眼部清洁,避免用不洁物品接触宝宝眼睛。
家长应记录宝宝皱眉的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保持婴儿床周围环境安全,移除可能造成刺激的毛绒玩具或化纤织物。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若皱眉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进食异常、睡眠障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神经内科排查病理因素。哺乳期母亲应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宝宝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