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么检查

1345次浏览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可通过血液检查、关节液穿刺、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培养、组织活检等方式确诊。感染可能由术中污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筛查关节感染的常规手段,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辅助判断。感染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可能明显升高,慢性感染时血沉持续增快。但血液检查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术后出现持续低热伴关节不适时,医生可能建议重复检测动态观察指标变化。

2、关节液穿刺

关节穿刺抽取滑液进行理化分析和细胞计数是确诊感染的关键步骤。感染时关节液常呈浑浊脓性,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μ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90%。穿刺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二次污染。对于深部关节如髋关节,可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提高穿刺准确性。

3、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观察假体周围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晚期征象。MRI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脓肿,但金属假体可能产生伪影。放射性核素扫描对鉴别感染与无菌性松动具有较高敏感性。CT三维重建有助于评估骨缺损范围,为翻修手术提供规划依据。

4、微生物培养

将关节液或术中获取的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敏感抗生素。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培养前应避免使用抗生素,采样后需快速送检以提高阳性率。对于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考虑分子生物学检测。

5、组织活检

术中取假体周围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感染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提示感染可能。冰冻切片可在手术当时快速获得结果,指导是否进行一期翻修。慢性感染可能形成生物膜,需多部位取样避免漏诊。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换药。出现关节肿痛加剧、切口渗液或发热时须立即就诊。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防止感染复发。定期随访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监测假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