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补脾虚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锻炼、穴位按摩、作息调整等方式改善。脾虚多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乏力等症状。
适量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物有助于改善脾虚。山药富含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能促进消化吸收;莲子可补脾止泻,改善脾虚腹泻;芡实能健脾除湿,缓解脾虚湿盛引起的肢体困重。日常可煮山药粥或莲子羹,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加重脾胃负担。
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中成药可调理脾虚。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腹泻;补中益气丸针对气虚下陷型脾虚伴内脏下垂;归脾丸适合心脾两虚型失眠健忘。中药需辨证使用,避免自行服药。
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虚乏力。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可直接刺激脾胃经络;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运动,帮助脾胃运化。建议每日晨起练习2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耗气。
每日按揉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位可健脾和胃。足三里位于膝盖下四横指处,可用拇指按压3分钟;中脘穴在肚脐上四寸,掌根顺时针揉按;脾俞位于第11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可用艾条温和灸。按摩前需清洁双手,力度以酸胀为度。
保证充足睡眠和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脾虚。夜间11点前入睡可养护脾胃经气血运行,午间小憩30分钟能补充阳气。避免熬夜伤阴、久坐伤肉,工作间隙可散步活动肢体。长期压力过大者需通过冥想等方式疏解情志。
脾虚者日常需注意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冬季可常用生姜红枣煮水代茶饮温补脾胃,夏季少食冰镇食物。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等,避免久卧久坐。若出现持续消瘦、水肿或便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调理期间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戒烟限酒,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脾胃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