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肾小球肾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等因素引起。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可通过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方式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感染相关性肾炎,多发生于咽炎或皮肤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水肿、血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日常需注意休息,限制钠盐摄入。
IgA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肾炎,可能与黏膜免疫异常有关。典型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可伴有蛋白尿。治疗可选用缬沙坦胶囊、泼尼松片等药物调节免疫。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尿常规。
Alport综合征是遗传性肾炎,与Ⅳ型胶原基因突变相关。患者多在青少年期出现血尿、蛋白尿,可能伴随听力下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贝那普利片延缓病情进展。建议患者家属进行基因筛查。
糖尿病肾病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损害,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控制血糖是关键,可选用二甲双胍片、胰岛素注射液等降糖药物。患者需严格糖尿病饮食,定期检查肾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重金属等肾毒性物质可能损伤肾小球。临床可见血尿、肾功能下降。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日常应避免滥用药物,接触有毒物质时做好防护。
肾小球肾炎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