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缝针后可通过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伤口、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护理。缝针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瘢痕增生等问题。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轻柔擦拭伤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洗澡时用防水敷料覆盖伤口,防止污水浸泡。若敷料被污染需立即更换,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导致伤口感染。
为婴幼儿佩戴纯棉手套或剪短指甲,防止无意识抓挠缝线部位。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禁止自行涂抹药膏。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行为,避免摩擦或碰撞伤口。
根据医生指导的换药频率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操作前彻底洗手。拆除原有敷料时沿平行伤口方向缓慢揭开,发现渗液增多、缝线松动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换药时注意检查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
正常愈合表现为轻微发红、无脓性分泌物,若出现紫黑色结痂、跳痛或发热需警惕感染。面部伤口5-7天拆线,四肢关节处需10-14天,家长应记录拆线时间并按时复诊。瘢痕体质宝宝拆线后可咨询使用硅酮凝胶。
恢复期多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西蓝花等果蔬。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哺乳期母亲也需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每日充足饮水维持新陈代谢。
护理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大,睡眠时适当垫高患肢减轻肿胀。遵照医嘱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预防性抗生素时,需完整服用疗程。若伤口出现异常渗血、化脓或宝宝持续哭闹不安,应立即前往急诊外科处理。保持居家环境通风整洁,定期消毒宝宝接触的玩具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