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肾虚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肾衰竭,但长期未干预可能增加肾功能损伤风险。肾虚是中医概念,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衰竭则是西医诊断的肾功能进行性丧失,两者属于不同医学体系。
肾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等,通常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中药调理可改善。现代医学认为,肾虚状态若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因长期代谢异常加速肾小球损伤,间接增加慢性肾脏病风险。但单纯肾虚不会直接引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尿毒症等肾衰竭表现。
当肾虚患者合并原发性肾病如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时,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持续恶化。此类情况需警惕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异常等指标变化,但本质上肾衰竭由具体器质性疾病引起,而非肾虚直接导致。
建议肾虚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尿常规,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若出现水肿、少尿等肾功能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肾炎、肾结石等器质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需明确中医肾虚与西医肾脏病的区别,避免延误器质性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