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引起,其他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或栓塞等。常见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及长期精神紧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脂质沉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最终阻塞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患者多伴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恶心出汗等症状。治疗需立即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
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血管暂时性完全闭塞,引发透壁性心肌缺血。吸烟、寒冷刺激或可卡因滥用是常见诱因,表现为夜间或静息时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急性期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痉挛,长期可服用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预防发作。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脱落,可能栓塞右冠状动脉。此类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病史,突发剧烈胸痛伴呼吸困难。需紧急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续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
川崎病、大动脉炎等血管炎症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青少年患者出现持续发热伴草莓舌后突发心肌梗死需考虑此病因。急性期需大剂量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严重狭窄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液高凝,易形成原位血栓阻塞血管。患者多存在反复流产或静脉血栓病史。除标准抗心肌梗死治疗外,需长期使用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
预防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饮食建议低盐低脂,增加深海鱼类和新鲜蔬菜摄入。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喷雾剂,定期复查血脂及心脏彩超。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应立即呼叫急救,避免自行驾车就医延误再灌注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