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身体湿气重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药调理、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等方式治疗。湿气重可能与环境潮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外感湿邪、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身困重、食欲不振、大便黏腻、舌苔厚腻、关节酸痛等症状。
湿气重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如冰淇淋、肥肉等,可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等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薏米性微寒,归脾胃肺经,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赤小豆有利水消肿功效,适合湿热体质者煮粥食用。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对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有帮助。
坚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湿邪排出。建议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或每天快走30分钟至微微出汗。运动时应注意避开潮湿环境,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避免湿邪再次侵袭。运动强度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胶囊、平胃散等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等组成,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藿香正气胶囊含广藿香、紫苏叶等成分,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平胃散具有燥湿运脾功效,主治湿困脾胃引起的脘腹胀满。使用中药需辨证施治,不可自行长期服用。
拔罐可通过负压作用刺激经络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排出体内湿气。常选取背部膀胱经穴位如脾俞、胃俞等进行操作,每次留罐5-10分钟。皮肤有破损、出血倾向者不宜拔罐,操作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建议每周进行1-2次,由专业医师操作效果更佳。
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阳化湿,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采用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烫伤为度。阴虚火旺或实热证者慎用艾灸,孕妇腹部穴位禁用。艾灸后可饮用温水补充体液,注意施灸环境通风避免烟雾刺激。建议每周2-3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湿气重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穿着吸湿透气的棉质衣物,雨天及时更换被淋湿的鞋袜。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及阳气。情志方面需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活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明显消瘦、水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