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小肠疝气的症状主要有腹股沟肿块、坠胀感、疼痛、消化不良、肠梗阻等。小肠疝气通常指腹股沟疝,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形成的可复性包块,早期可能仅有轻微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嵌顿等严重并发症。
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是小肠疝气最典型的表现,肿块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时明显,平卧后多可自行回纳。肿块质地柔软,早期无压痛,表面皮肤正常。肿块大小可从核桃至拳头不等,若发生嵌顿则肿块变硬且无法回纳。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哭闹时腹股沟区的异常膨出。
患者常感到腹股沟区沉重或下坠感,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体力活动后加重。这种不适感源于疝囊内肠管重力牵拉腹膜,可能伴随局部钝痛。症状轻微时可通过卧床休息缓解,但会随疝囊增大而逐渐明显。建议避免提举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疝囊颈部受牵拉或肠管嵌顿时可产生锐痛,疼痛可能放射至阴囊或大阴唇。慢性疼痛多表现为间歇性钝痛,急性嵌顿痛则剧烈且持续。嵌顿疝还伴有恶心呕吐,需立即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缓解疼痛。
疝内容物反复突出可能影响肠管蠕动功能,导致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巨大疝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起便秘或尿频。症状较轻时可尝试少食多餐,避免豆类等产气食物。若出现停止排气排便,需警惕肠梗阻可能。
嵌顿疝导致肠管血运障碍时,会出现腹痛加剧、呕吐、腹胀等典型肠梗阻表现。查体可见腹部压痛、肌紧张,听诊肠鸣音亢进。这种情况属于外科急症,需紧急手术处理。术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蒙脱石散等预防感染和调节胃肠功能。
日常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慢性咳嗽和重体力劳动。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婴幼儿可使用疝气带暂时固定。所有腹股沟疝患者均应尽早就诊评估手术指征,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常用术式。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