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气是由什么引起的,必须

7934次浏览

李竹林 副主任医师

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腹股沟疝气通常由腹壁肌肉薄弱和腹内压增高共同作用引起,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形成主要与先天性腹壁缺损、长期腹压增高、年龄增长、慢性咳嗽、便秘等因素有关。

1、先天性腹壁缺损

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薄弱,如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导致腹腔内容物容易通过薄弱处突出。这种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对于婴幼儿,部分病例可通过佩戴疝气带保守治疗,但若反复发作或发生嵌顿,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2、长期腹压增高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举重运动或存在慢性腹压增高因素的人群,腹腔压力持续作用于腹股沟区薄弱部位,可能导致疝气形成。这类患者常伴随腹股沟区坠胀感,站立时包块明显。建议避免提重物,必要时可考虑无张力疝修补术。

3、年龄增长

中老年人群因腹壁肌肉和筋膜组织退行性变,腹股沟区支撑力下降,容易发生疝气。这类疝气常表现为缓慢增大的腹股沟包块,平卧时可回纳。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后选择传统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疝修补术。

4、慢性咳嗽

长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持续性咳嗽,会导致腹内压反复升高,促使疝气发生。患者多伴有咳嗽时包块突出加重的特征。控制原发呼吸道疾病是关键,必要时可使用止咳药物如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但根治仍需手术修补。

5、便秘

长期排便困难使腹压持续增高,可能诱发或加重腹股沟疝气。这类患者排便时包块突出明显,可能伴随排便疼痛。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但疝囊仍需要通过手术修复。

腹股沟疝气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控制慢性咳嗽。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腹部胀气。术后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定期复查以评估恢复情况。若发现包块突然增大、变硬或伴有剧烈疼痛,应立即就医排除嵌顿疝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