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出牙有哪些症状

1.59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小儿出牙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流口水、咬东西、烦躁哭闹、低热等症状。出牙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过程,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处理,但需注意区分正常出牙反应与其他疾病症状。

1、牙龈红肿

出牙期牙龈局部可能出现充血肿胀,触摸时有硬结感。这是由于牙齿萌出时压迫牙龈组织导致的生理性炎症反应。家长可用干净手指轻柔按摩牙龈,或提供冷藏的牙胶缓解不适。避免使用表面有尖锐凸起的磨牙玩具,防止划伤黏膜。

2、流口水增多

牙齿萌出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婴幼儿吞咽功能尚未完善时会出现明显流涎。建议家长及时用软布蘸干下巴和颈部皮肤,预防口水疹。若出现皮肤溃烂可涂抹氧化锌软膏,同时注意保持口周清洁干燥。

3、啃咬行为

牙龈痒痛会促使婴幼儿频繁咬手指、玩具等物品。可准备材质安全的磨牙棒或冷藏过的胡萝卜条供啃咬,缓解牙龈压力。需警惕将细小物品放入口中导致窒息风险,家长应全程监督。

4、情绪烦躁

持续牙龈不适可能引起易怒、夜醒频繁等表现。白天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缓解,如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夜间哭闹时可尝试温水冲泡奶粉或母乳喂养安抚,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5、低热

部分婴幼儿出牙期可能出现体温轻微升高,一般不超过38℃。若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8.5℃,需排查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疾病。此时应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降温方式刺激牙龈。

家长需每日观察牙龈变化,用纱布蘸温水清洁口腔。出牙期间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辅食如酸奶、奶酪,避免过硬或过烫食物刺激牙龈。若出现拒食超过24小时、腹泻皮疹、高热惊厥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排除疱疹性龈口炎、手足口病等感染性疾病。正常出牙症状通常持续3-5天会自行缓解,多个牙齿连续萌出时症状可能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