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呕吐腹胀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小儿呕吐腹胀通常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胃肠炎、肠梗阻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暂停给儿童食用固体食物,改为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稀释后的苹果汁等流质食物。避免高糖、高脂或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缩短单次哺乳时间。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稀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
家长将手掌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按摩力度要轻柔,可配合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注意观察儿童表情,出现哭闹加剧需立即停止。
每次呕吐后间隔15-20分钟喂食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可用温开水冲调口服补液盐Ⅲ。24小时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计算,分多次喂服。若出现拒绝饮水或尿量明显减少,需及时就医。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肠痉挛引起症状时可使用颠茄片,但2岁以下儿童禁用。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若呕吐物含胆汁或血液、腹胀持续超过12小时、伴随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腹部超声、X线或血液检查,肠梗阻患儿需禁食并接受胃肠减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疾病需手术治疗。
家长应记录儿童呕吐次数、腹胀程度及伴随症状,保持儿童侧卧防止误吸。恢复期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避免强迫进食。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气候变化时做好腹部保暖。定期测量体重评估营养状况,疫苗接种后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