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胃息肉活检发现是胃癌可能与胃息肉恶变、早期胃癌伪装成息肉、活检取样误差等因素有关。胃癌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黏膜损伤、遗传因素等引起,表现为上腹疼痛、消瘦、黑便等症状。需通过胃镜复查、病理会诊、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胃息肉本身多为良性病变,但部分类型存在恶变倾向。胃底腺息肉恶变概率较低,而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较高,尤其是直径超过2厘米、表面糜烂的息肉。活检时若仅钳取息肉表层组织,可能无法发现深部的癌变病灶。部分早期胃癌会呈现息肉样外观,内镜下难以与良性息肉区分,需依赖病理检查。胃黏膜长期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胆汁反流刺激,可能诱发黏膜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胃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息肉癌变,这类人群需定期胃镜监测。
胃癌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早期胃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晚期需联合手术切除与化疗。术后要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日常避免腌制、烟熏食物,戒烟限酒。胃息肉患者应每年复查胃镜,尤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须彻底根治。出现持续上腹痛、食欲骤降、呕血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