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中医治疗痛风主要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饮食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综合调理。痛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与湿热瘀阻、脾肾亏虚等因素相关,需辨证施治。
根据证型选用方剂,湿热蕴结型常用四妙丸加减,含黄柏、苍术等清热利湿;痰瘀痹阻型可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含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脾肾阳虚型可选济生肾气丸,含附子、肉桂等温补脾肾。急性期以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注重健脾补肾。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
急性发作期可用金黄散外敷关节消肿止痛,或选用雷公藤、透骨草等中药煎汤熏洗。慢性期可采用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温通经络,或配合拔罐疗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外治能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红肿热痛症状。
选取阿是穴、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针刺,配合电针或温针灸调节气血。耳穴贴压取内分泌、神门等穴位辅助降尿酸。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节嘌呤代谢,减少尿酸生成并促进排泄,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遵循低嘌呤原则,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可煮粥食用;避免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适量饮用土茯苓、玉米须代茶饮帮助利尿排酸。饮食控制需长期坚持,配合中药增强疗效。
避免过度劳累及关节受凉,急性期减少活动。每日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筋骨。调节情志避免焦虑,因肝郁气滞可能加重病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气血调和。
中医治疗痛风强调标本兼治,急性期以缓解症状为主,慢性期注重调节体质预防复发。患者需定期监测尿酸水平,配合西医降尿酸药物时须告知中医师避免药性冲突。日常注意足部保暖,穿宽松鞋袜减少关节压力,发现关节持续肿痛应及时复查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