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6岁男孩遗尿可能由生理发育迟缓、心理因素、泌尿系统感染、隐性脊柱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行为训练、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干预。
膀胱容量发育不足或神经调控功能未完善是常见生理原因。表现为夜间不能感知膀胱充盈,建议家长记录排尿日记,日间进行定时排尿训练,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可配合使用遗尿报警器建立条件反射。
家庭冲突、入学适应等压力可能诱发功能性遗尿。患儿常伴有焦虑、自卑情绪,家长需避免责备,通过奖励机制强化正向行为。严重时可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托莫西汀胶囊调节情绪。
细菌性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多伴随尿频尿痛症状,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配合三金片缓解尿路刺激症状。
骶椎发育异常可能影响膀胱神经支配。需通过脊柱MRI确诊,轻症可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严重者需行终丝切断术,术后需持续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夜间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导致多尿,可通过限水试验和尿渗透压检测诊断。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钠水平。合并生长迟缓者需排查垂体功能异常。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晚餐后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含咖啡因食物。选择吸湿性强的床上用品减少皮肤刺激,每周进行1-2次排尿中断训练增强膀胱控制力。若日间出现尿失禁或伴随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排除糖尿病、癫痫等继发病因。持续遗尿超过12岁可能影响心理发育,建议在儿童泌尿专科进行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