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孕期胆汁酸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包括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等。孕期胆汁酸升高通常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饮食不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干预。
胆汁酸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减少胎儿氧气供应,引发胎儿窘迫。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动减少、胎心率异常,严重时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常见诱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升高、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药物,同时加强胎心监护。
高胆汁酸水平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早产概率。早产儿可能出现低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胆汁酸升高与孕妇肝脏代谢异常相关,常伴随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临床常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进胎儿肺成熟,配合苯巴比妥片缓解症状,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胆汁酸可通过胎盘进入羊水,导致羊水粪染。污染羊水可能引发胎儿吸入综合征,增加新生儿肺炎风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妊娠晚期,与胆汁酸刺激胎儿肠道蠕动加快有关。治疗需监测羊水性状,及时采取剖宫产等干预措施,产后新生儿需清理呼吸道并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长期胆汁酸异常可能影响胎盘营养物质转运,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龄标准,超声检查可见生物物理评分下降。该情况与母体脂质代谢紊乱相关,可能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需补充营养,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改善肝功能,必要时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严重胆汁酸升高可能引起突发性胎死宫内,多发生在妊娠37周后。机制与胆汁酸直接损伤胎儿心肌细胞有关,常伴随孕妇皮肤剧烈瘙痒、尿色加深。预防需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超过40μmol/L时需立即住院治疗,可联合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维生素K1注射液。
孕期发现胆汁酸升高应每周监测肝功能与胎心监护,避免高脂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蒸鱼、西蓝花等。保持适度活动促进代谢,避免搔抓皮肤引发感染。出现胎动异常或皮肤瘙痒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分娩后需复查胆汁酸水平直至恢复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呼吸、黄疸情况,必要时转入新生儿科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