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胃不好怎么调理

4.51万次浏览

李辉 主任医师

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婴儿胃肠功能紊乱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热敷护理、遵医嘱用药等方式调理。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衡、食物过敏、胃肠感染、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1、调整喂养方式

少量多次喂养可减轻婴儿胃肠负担,每次喂奶量减少三分之一,间隔时间缩短至2小时。母乳喂养者需避免母亲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低乳糖或水解蛋白配方。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避免立即平躺。6月龄以上婴儿可添加米糊、苹果泥等易消化辅食。

2、腹部按摩

餐后1小时用掌心顺时针按摩婴儿脐周,力度以皮肤轻微凹陷为宜,每次5分钟每日3次。按摩可促进肠蠕动缓解胀气,配合屈腿运动效果更佳。注意避开进食后立即按摩,室温需保持在26℃以上,按摩油选择无香料婴儿专用产品。

3、补充益生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需用40℃以下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母乳中含天然益生菌,持续母乳喂养有助于建立健康菌群。添加辅食后可摄入无糖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

4、热敷护理

将温热毛巾包裹热水袋敷于婴儿腹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每次10分钟每日2次。热敷能缓解肠痉挛疼痛,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避免烫伤。可配合小儿推拿穴位按压,如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发热或急性腹泻期间禁用热敷。

5、遵医嘱用药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改善腹泻,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酶缺乏者分解营养。细菌性肠炎需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但须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用药期间监测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

日常需记录婴儿排便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选择宽松纯棉衣物减少腹部压迫。避免频繁更换奶粉品牌,新辅食应单一引入观察3天。若出现血便、持续呕吐、脱水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喂养器具消毒,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适当进行被动操锻炼可增强胃肠蠕动功能,但需避免餐后立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