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腰椎管狭窄可能导致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感觉异常,严重时可引发马尾综合征或肌肉萎缩。腰椎管狭窄通常由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会导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扩散。疼痛在站立或行走时加重,弯腰或坐卧时减轻。神经根受压还可能伴随局部皮肤麻木或刺痛感,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早期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椎管减压术。
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无力,需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是典型表现。这是由于椎管狭窄导致脊髓血流减少,神经缺血性功能障碍所致。症状轻时可通过物理治疗如腰椎牵引改善,若影响日常活动可能需要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或考虑微创椎间孔成形术。
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足部背伸无力、踝反射减弱等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有袜套样感觉减退。这些症状提示多节段受压,需通过肌电图和MRI明确损伤范围。急性期可用甘露醇注射液减轻神经水肿,配合康复训练,若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解除压迫。
严重狭窄可能突发会阴区麻木、排尿困难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属于急症需24小时内手术。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大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术后常遗留部分神经功能缺损。早期识别需关注鞍区感觉异常和膀胱直肠症状,紧急处理包括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冲击治疗。
长期神经压迫会导致支配区域肌肉萎缩,常见于胫前肌和腓肠肌。肌力下降可能影响步态稳定性,增加跌倒风险。除病因治疗外,需进行渐进性抗阻训练,配合维生素B1片、腺苷钴胺片等促进神经修复,萎缩严重者需支具辅助行走。
腰椎管狭窄患者应避免久站久坐,睡眠时选择硬板床,日常可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锻炼。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若出现进行性肌无力或二便功能障碍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MRI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康复期可结合中医针灸改善局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