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吐得严重怎么办

7934次浏览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吐奶严重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更换奶粉、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新生儿吐奶通常由生理性胃部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新生儿头部高于身体,采用半直立或45度角姿势,避免平躺喂奶。喂奶后竖抱20分钟,减少胃部压力。母乳喂养需确保正确含接,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避免流速过快。生理性吐奶多与体位不当有关,无须特殊治疗。

2、控制奶量

按需喂养但避免过度,单次奶量不超过胃容量。新生儿胃容量为30-60毫升,喂养间隔2-3小时。过量喂养会导致胃内压增高引发吐奶。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观察新生儿吮吸节奏,出现拒奶或扭头时停止喂食。记录每日奶量及吐奶频率,便于医生评估。

3、拍嗝干预

每喂5-10毫升奶后暂停拍嗝,采用竖抱拍背法或坐位按摩法帮助排出胃内空气。拍嗝时手掌呈空心状,从背部由下至上轻拍,持续3-5分钟。未拍出嗝时可让新生儿侧卧观察。胃内积气是吐奶常见诱因,拍嗝能降低60%吐奶概率。

4、更换奶粉

疑似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水解蛋白奶粉或低乳糖配方。观察更换后吐奶是否减轻,同时注意有无皮疹、便血等过敏症状。病理性吐奶可能伴随体重增长缓慢,需检测过敏原或进行便常规检查。

5、就医检查

频繁喷射性吐奶、体重不增、呕吐物带血或胆汁时,需排除幽门狭窄、肠梗阻等疾病。胃食管反流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需超声确诊后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病理性吐奶常伴有哭闹不安、腹胀等症状。

日常需保持新生儿睡眠时侧卧位,避免腹部受压。母乳妈妈减少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每次吐奶后清洁口鼻防止误吸,记录吐奶次数和性状。若吐奶伴随发热、精神差或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多数生理性吐奶随月龄增长逐渐改善,6个月后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