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得抑郁症呢

7934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生理变化、心理创伤、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可能与基因调控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这类患者需加强早期心理筛查,亲属可定期观察情绪变化。若确诊抑郁症,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调节5-羟色胺水平。

2、社会环境

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家庭矛盾或经济困境等应激事件,可能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建议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必要时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伴随焦虑症状时,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等药物。

3、生理变化

产后激素波动、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生理改变,可能影响情绪调节中枢功能。这类情况需先治疗原发疾病,如甲减患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配合光照疗法改善季节性抑郁症状。

4、心理创伤

童年虐待、重大丧失或暴力事件等创伤经历,会导致大脑前额叶与杏仁核连接异常。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闪回症状,需采用眼动脱敏治疗,严重时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控制惊恐发作。

5、疾病因素

帕金森病、脑卒中或慢性疼痛等器质性疾病常继发抑郁,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关。治疗需优先控制原发病,如帕金森患者可使用盐酸普拉克索片,同时监测喹硫平片等抗抑郁药的锥体外系反应。

保持规律作息与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中增加深海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社会支持系统薄弱者建议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所有抗抑郁药物均须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戒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