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消除焦虑紧张情绪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物理治疗等方式实现。焦虑紧张情绪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心理创伤、疾病因素等有关。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均衡饮食对情绪调节有帮助,适量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适度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进行。放松训练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冥想等方法可降低生理唤醒水平,每天练习10-20分钟。情绪日记记录有助于发现焦虑诱因,建议持续记录情绪变化及触发事件。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适用于中重度焦虑障碍。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可短期缓解急性焦虑发作,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可改善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如心悸、手抖等。
针灸治疗选取百会、内关、神门等穴位,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缓解焦虑症状。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具有疏肝解郁功效,需中医师辨证施治。耳穴贴压选用神门、心、肝等耳穴,通过持续刺激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适用于药物疗效不佳的焦虑障碍。生物反馈训练帮助学习控制生理指标如肌电、皮温,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漂浮疗法在特定环境中通过感觉剥夺降低外界刺激,促进身心放松。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缓解焦虑很重要,可与亲友保持适度联系交流。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等创造性活动有助于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每天设置专门时段进行数字排毒。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合理规划工作与休息时间。如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不要自行长期使用镇静类药物。定期进行深呼吸练习,每天安排10-15分钟独处时间进行自我观察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