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产后容易拉肚子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饮食调整、胃肠功能紊乱、感染或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产后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能伴随腹痛、乏力等症状。
分娩后体内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加快。部分产妇因激素波动还会出现肠易激综合征样反应,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可通过热敷腹部、少量多餐缓解,若症状持续需排除病理因素。
产后为促进泌乳常增加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可能加重胃肠负担。部分传统月子餐中过量食用油腻汤品或生冷水果也会刺激肠道。建议逐步调整饮食,优先选择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物。
分娩过程中麻醉药物、手术操作可能暂时抑制肠道神经调节,产后卧床减少也会延缓胃肠功能恢复。表现为腹胀与腹泻并存,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平衡。
产褥期免疫力降低时,食用不洁食物易引发细菌性肠炎,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典型症状为水样便伴发热,需化验粪便后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
部分产妇服用促子宫收缩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片可能引发腹泻副作用,抗生素使用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引起腹泻。出现药物相关性腹泻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
产后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上暂时避免乳制品、高纤维食物,选择低渣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若腹泻持续3天以上、出现血便或高热,需立即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产褥感染等严重情况。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专业指导,避免影响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