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是如何传染的

3.28万次浏览

申家泉 主任医师

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红眼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母婴传播、水源传播等方式传染。红眼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眼部充血、分泌物增多、畏光等症状。

1、直接接触传播

红眼病患者用手揉眼后,若直接触碰他人眼部或皮肤,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发病初期传染性较强,接触患者泪液或眼部分泌物可能导致感染。建议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物品,接触患者后需立即用肥皂洗手。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眼睛,可能引发感染。常见传播媒介包括门把手、电梯按钮、玩具等公共物品。腺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较长时间,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传播。定期用酒精棉片消毒高频接触物品有助于阻断传播链。

3、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至他人眼部。在密闭空间内与患者密切接触时感染风险较高。流行性角结膜炎可通过此方式传播,建议患者在急性期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4、母婴传播

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可能感染淋球菌或衣原体,导致新生儿结膜炎。孕妇患生殖道感染时应及时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常规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哺乳期母亲患红眼病时应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接触婴儿眼部。

5、水源传播

公共泳池、温泉等水体被污染后可能引发集体感染。腺病毒7型可在泳池氯消毒环境下存活,游泳时佩戴密封泳镜能有效预防。夏季红眼病高发期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游泳场所,游泳后及时用清水冲洗眼睛。

预防红眼病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揉眼,不与患者共用眼部化妆品或护理用品。出现眼部充血、异物感等症状时,应及时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药物治疗。集体单位发生病例时应做好环境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需煮沸消毒。患病期间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