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一岁多的宝宝脚臭可能与汗腺分泌旺盛、真菌感染、足部清洁不足、鞋袜材质不透气、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脚臭通常表现为异味明显、出汗增多、皮肤脱屑等症状,可通过保持足部干燥、更换透气鞋袜、使用抗真菌药物等方式改善。
婴幼儿新陈代谢快,足部汗腺发达,出汗过多时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水清洗宝宝双脚,洗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若伴随多汗,可遵医嘱使用鞣酸软膏或氧化锌软膏局部涂抹,帮助收敛汗液。避免使用成人止汗产品。
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引发脚臭,常见于潮湿环境。家长需观察宝宝足部是否有脱皮、红斑或瘙痒症状。确诊后可遵医嘱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或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将宝宝鞋袜用沸水烫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奶渍、食物残渣或排泄物污染可能附着在足部皮肤褶皱中发酵产生异味。家长应每天至少清洁一次宝宝双脚,使用婴幼儿专用沐浴露轻柔搓洗。对于学步期宝宝,玩耍后需及时清理脚底污垢。可配合使用含乳酸菌素的婴儿护肤霜维持皮肤菌群平衡。
化纤材质的鞋袜会阻碍汗液蒸发,增加细菌繁殖概率。建议选择纯棉或竹纤维袜,鞋类优先考虑网面透气的学步鞋。每日更换清洗袜子,阴雨天可备用两双鞋子轮换穿着。新鞋使用前可放置活性炭包吸附异味物质。
部分家族性多汗症或代谢异常可能通过遗传导致宝宝脚臭。若父母有类似情况,家长需更注重日常护理。可定期用金银花煮水泡脚,水温控制在38℃以下,每次不超过5分钟。合并鱼鳞病等遗传性疾病时,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脚臭是否伴随红肿、溃烂或发热等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排除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日常可让宝宝光脚在干净地垫上活动促进汗液蒸发,睡前按摩足底涌泉穴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环。饮食上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选择鞋袜时注意尺寸宽松,避免束缚足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