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和宫缩情况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状况的产前检查手段,主要用于筛查胎儿缺氧、胎盘功能异常等风险。
胎心监护通过胎心探头和宫缩压力传感器记录数据,形成两条动态曲线。胎心率基线正常范围为110-160次/分,监测过程中出现胎动时心率应上升15次以上并持续15秒,这种加速反应提示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宫缩曲线可显示子宫收缩强度与频率,结合胎心率变化能判断胎盘供血是否充足。检查通常在孕32周后开始,高危妊娠孕妇可能需提前至28周。单次监护时长约20-40分钟,若发现胎心变异减少、晚期减速等异常波形,需延长监测时间或结合超声、生物物理评分进一步评估。
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前应避免空腹或过饱,检查前30分钟可适量进食。选择宽松衣物便于暴露腹部,排尿排空膀胱减少干扰。监护过程中需保持安静体位,胎动不明显时可轻抚腹部刺激胎儿。居家使用远程胎心监护设备时,需按规范操作探头位置,异常数据应及时上传医生端复核。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应增加监护频次,胎动异常或监护结果可疑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