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两个月大的婴儿被蚊子叮咬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或轻微过敏反应。若叮咬后出现持续哭闹、发热、皮肤溃烂等症状,需警惕继发感染或虫媒传染病风险。
婴儿皮肤薄嫩且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被蚊子叮咬后局部组织反应可能比成人更明显。常见表现为直径1-3厘米的红色丘疹,中心可见针尖大小咬痕,可能伴随轻度水肿。多数情况下,冷敷处理可缓解症状,48小时内逐渐消退。需注意避免婴儿抓挠患处,可修剪指甲或使用棉质手套减少皮肤损伤。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如大面积荨麻疹、呼吸急促或眼睑肿胀。蚊虫叮咬还存在传播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的风险,但我国此类病例较少。若叮咬部位出现化脓、周围皮肤温度升高,或婴儿出现拒奶、嗜睡等异常表现,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或系统性病症,此时需立即就医。
日常应做好物理防蚊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避免黄昏时段外出。不建议给婴儿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可选用浅色长袖衣物进行防护。哺乳期母亲保持饮食清淡,减少汗液中的乳酸分泌也有助于降低蚊虫吸引力。被叮咬后可用肥皂水清洗,避免使用风油精等刺激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