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眼尾流泪可能由泪道阻塞、结膜炎、干眼症、过敏性结膜炎、倒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泪道冲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泪道阻塞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需进行泪道探通术或鼻腔泪囊吻合术。
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可能导致眼尾流泪,常伴有结膜充血、异物感等症状。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病毒感染,或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控制细菌感染。急性期需避免揉眼,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干眼症患者因泪液分泌不足可能引发反射性流泪,多伴随眼部干涩、疲劳感。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配合热敷和睑板腺按摩。长期使用电子设备者需调整用眼习惯。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尾流泪、奇痒、结膜水肿。患者需远离过敏原,遵医嘱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冷敷可缓解症状。
睫毛逆向生长可能刺激角膜引发流泪,常见于睑内翻或眼部手术后。轻度倒睫可用镊子拔除,反复发作需行睑内翻矫正术。临时缓解可使用润滑型滴眼液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保护角膜。
建议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搓眼睛。外出时可佩戴护目镜防风防尘,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若流泪伴随视力下降、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需立即就医排查角膜炎、青光眼等急症。长期症状反复者应定期进行眼科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