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多动症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完全治愈的概率较低。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时机、家庭配合度等因素有关,主要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支持等综合管理改善症状。
多数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核心症状。行为治疗是基础干预手段,包括正性强化、行为契约、时间管理等技巧,需家长和教师长期配合执行。中枢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善注意力缺陷和冲动行为,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学习障碍或情绪问题,需同步进行认知训练或心理疏导。学校适应性干预如调整座位、分段任务等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少数症状严重或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的患儿预后较差。若存在对立违抗障碍、抽动症等共病情况,可能需要联合使用阿立哌唑片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遗传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此类患儿需更长期的康复管理。极少数患儿至青春期后症状可能自行缓解,但多数需持续干预至成年期。
家长应保持规律的家庭作息,减少电子屏幕时间,增加户外活动,避免过度批评。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发育阶段调整干预方案。早期识别和持续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