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晚上睡觉老是摇头可能与生理性因素、缺钙、湿疹、中耳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补充营养、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浅睡眠时可能出现摇头、肢体抖动等无意识动作。家长需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包裹过厚,选择透气棉质寝具。随着月龄增长,多数宝宝会逐渐减少这类动作。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夜间摇头、多汗、枕秃等。家长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同时每日保证充足日照。母乳喂养的妈妈应适当增加含钙食物。
头面部湿疹引起的瘙痒会导致宝宝频繁摇头摩擦。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氧化锌软膏缓解症状,同时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家长需注意排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湿润。
急性中耳炎可能因耳部疼痛引发摇头动作,常伴随哭闹、抓耳等症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疼痛。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罕见情况下摇头可能是癫痫或脑损伤的表现,若伴随眼神呆滞、肢体抽搐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脑电图检查,确诊后需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等抗癫痫药物治疗。
家长应记录宝宝摇头的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偏方。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建立固定睡前程序。哺乳期妈妈需注意营养均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按需喂养。若摇头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到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