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与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区别

3.87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男性与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率、骨折部位及危险因素。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流失加速,髋部及椎体骨折风险显著增高;男性骨质疏松多与年龄增长、慢性病或激素水平异常相关,常见桡骨远端及髋部骨折。

1、发病率差异

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约为男性的2倍,尤其是绝经后5-10年内骨量流失速度可达每年2-3%。雌激素缺乏直接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同时增强破骨细胞吸收作用。男性骨量流失始于40岁后,但年流失率仅0.5-1%,70岁后骨折风险才明显上升。

2、骨折部位特点

女性更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多表现为身高缩短或驼背。男性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高于女性,与跌倒时用手撑地的保护反射相关。髋部骨折在男女中均为严重类型,但男性术后并发症概率更高。

3、危险因素不同

女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绝经年龄早、卵巢切除、低体重指数等。男性多与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性腺功能减退、酗酒或慢性肾病相关。继发性骨质疏松在男性中占比超过50%,需重点排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

4、骨代谢机制

女性骨小梁微结构退化更显著,皮质骨孔隙度增加明显。男性骨皮质厚度下降为主,骨小梁连接性相对保留。这种差异使得女性椎体骨强度下降更突出,而男性长骨抗折弯能力减弱更显著。

5、预后与死亡率

男性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达30%,较女性高出20%。这与男性共病多、就医延迟相关。女性骨折后致残率更高,约50%患者无法恢复独立行走能力。两者均需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男性对双膦酸盐类药物依从性普遍较低。

建议所有中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女性从绝经期开始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补充,每日摄入钙800-1000mg。男性应控制酒精摄入量,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可刺激骨形成。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