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肝气虚和肝血虚是中医肝系虚证的两种常见类型,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向不同。肝气虚以功能减退为主,肝血虚以物质亏虚为主。
肝气虚多因长期劳累、情绪抑郁或久病耗气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减弱;肝血虚常由失血过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血液亏虚。两者均可因年老体衰诱发,但肝血虚更易合并心脾两虚。
肝气虚主要表现为胁肋隐痛、精神萎靡、四肢乏力、叹息频繁;肝血虚则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指甲干枯、肢体麻木为特征。月经方面,肝气虚多见经期延迟量少,肝血虚则常见经血色淡质稀。
肝气虚者舌淡胖有齿痕,脉象细弱;肝血虚者舌质淡白无华,脉弦细或芤。部分肝血虚患者可见舌面裂纹,肝气虚患者多见舌苔薄白滑润。
肝气虚需补气疏肝,常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肝血虚当养血柔肝,代表方剂为四物汤或归脾汤。针灸治疗取穴亦有差异,肝气虚侧重太冲、足三里,肝血虚侧重三阴交、血海。
肝气虚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适当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肝血虚需注重食补,可食用猪肝枸杞粥、黑芝麻等补血食材。两者均需保持情绪舒畅,但肝血虚者忌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
日常需观察症状变化,肝气虚者若出现腹胀便溏需警惕脾虚加重,肝血虚者发生视物模糊应预防肝阴不足。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至少3个月的系统调理,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增强疗效。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滋补药物,尤其肝血虚合并湿浊者需先化湿再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