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食管癌放疗期间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口腔卫生、监测皮肤反应、预防感染、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放疗可能引起黏膜损伤、吞咽困难、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需针对性干预。
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糊、蛋羹、营养粉等,避免辛辣、坚硬、过烫食物刺激食管黏膜。少量多餐,每日分6-8次进食,吞咽困难者可借助增稠剂调整食物性状。若经口摄入不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能量。
每日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清洁牙齿,餐后使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预防放射性口腔炎。出现口腔溃疡时可局部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干燥症状明显者可用人工唾液喷雾缓解。
放疗区域皮肤避免摩擦和阳光直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出现红斑时使用无刺激性保湿霜,若发展为湿性脱皮需遵医嘱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禁止自行撕脱皮屑或使用偏方敷贴,照射野皮肤禁用胶布粘贴。
每周监测血常规,白细胞降低时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感染源。发热超过38℃需立即就医,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细胞。保持居室通风,餐具高温消毒,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放疗引起的进食障碍易导致焦虑抑郁,可通过正念训练、音乐疗法缓解压力。家属应主动倾听患者诉求,协助记录症状变化,避免过度强调进食量。疼痛明显者可联合镇痛药物和心理干预,必要时转介专业心理咨询。
放疗期间需每日记录体重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出现持续胸痛、呕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进行胃镜随访,戒烟戒酒,保持口腔清洁,逐步恢复普通饮食需根据吞咽功能评估结果调整。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体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