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哺乳期间感冒可通过多喝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遵医嘱用药、暂停哺乳等方式缓解。哺乳期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受凉、接触传染源、过度疲劳等原因引起。
哺乳期感冒时适量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新陈代谢。温开水、淡蜂蜜水或柠檬水均可选择,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清炖鸡汤等,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或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出现发热时可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穿着透气棉质衣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可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中成药。禁用含伪麻黄碱、可待因等可能通过乳汁分泌的成分。用药期间建议暂时停止哺乳。
出现流感症状或服用可能影响婴儿的药物时,应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期间需定时用吸奶器排空乳汁以防乳腺炎,储存的母乳需标注日期并冷藏。症状缓解后恢复哺乳前需咨询医生。
哺乳期感冒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哺乳时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接触婴儿前需规范洗手。居室定期通风换气,湿度维持在50%-60%。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脓性痰液等症状,或婴儿出现拒奶、嗜睡等异常表现,须立即就医。恢复哺乳后建议观察婴儿有无皮疹、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