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搐的症状和原因是什么

3.74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小儿抽搐主要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抽动、意识丧失或双眼上翻等症状,可能由高热惊厥、癫痫、低钙血症、脑膜炎或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抽搐原因,多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至38.5摄氏度以上时。患儿可能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常有短暂嗜睡。家长需立即松解患儿衣领,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物理降温。若抽搐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须紧急送医。

2、癫痫

癫痫引起的抽搐具有反复发作特点,可能表现为局部肢体抽动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时伴意识障碍。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异常放电,可能与围产期缺氧、脑发育异常或遗传因素有关。确诊后需长期规律服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丙戊酸钠缓释片或奥卡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

3、低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血钙降低,引发手足搐搦或喉痉挛。患儿常见手指呈鹰爪样强直、面部肌肉颤动,严重时出现喉鸣音。需检测血钙、血磷及维生素D水平,急性期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后期补充维生素D滴剂和碳酸钙颗粒。

4、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可刺激脑膜引起抽搐,多伴有发热、呕吐、前囟膨隆及颈部强直。腰穿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细菌性感染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万古霉素注射液,病毒性感染以阿昔洛韦注射液和对症治疗为主。

5、代谢异常

低血糖、苯丙酮尿症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抽搐。低血糖患儿常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立即口服葡萄糖溶液可缓解;遗传代谢病需通过血尿筛查确诊,采用特殊配方奶粉饮食控制。这类患儿抽搐发作时往往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家长发现小儿抽搐时应保持镇定,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及表现特征,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避免二次伤害。发作结束后及时就医完善脑电图、头颅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癫痫患儿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发热初期即可采用退热措施,但须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