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生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6273次浏览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耳朵生疮通常由外耳道炎、湿疹、真菌感染、皮脂腺囊肿感染或外伤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外耳道炎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湿疹通常与过敏反应相关,真菌感染常见于潮湿环境,皮脂腺囊肿感染多因腺体堵塞导致,外伤后护理不当易继发感染。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耳道红肿、疼痛及黄色分泌物渗出。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慢性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日常应避免掏耳、游泳时进水,保持耳道干燥。

2、湿疹

外耳湿疹常因接触过敏原如洗发水、金属耳饰等诱发,表现为耳廓或耳道皮肤红斑、脱屑伴剧烈瘙痒。需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缓解炎症,合并渗液时可配合硼酸溶液湿敷。患者应避免搔抓,过敏体质者需筛查并远离致敏物质。

3、真菌感染

耳部真菌感染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耳道潮湿者,曲霉菌或念珠菌感染可产生白色絮状分泌物及顽固性瘙痒。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治疗选用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保持耳部通风干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复发。

4、皮脂腺囊肿感染

耳部皮脂腺堵塞形成囊肿后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硬结红肿伴压痛。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化脓后需切开引流。反复发作的囊肿建议在感染控制后手术切除囊壁,日常需避免挤压囊肿区域。

5、外伤继发感染

耳部皮肤破损后未及时消毒可能感染化脓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创面会出现脓性结痂及周围组织肿胀。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深部感染需配合阿奇霉素片口服。外伤后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污水接触创面。

耳朵生疮患者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自行挑破疮面。日常注意耳部卫生,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过敏体质者减少接触金属饰品等潜在致敏原。若出现发热、耳周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加剧,提示感染扩散可能,须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