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朵里耳屎湿乎乎发黄可通过日常清洁、使用滴耳液、避免刺激、就医清理、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湿性耳屎可能与遗传因素、外耳道炎症、环境潮湿、不当挖耳、耵聍腺分泌旺盛等原因有关。
用温热毛巾轻轻擦拭耳廓及外耳道口,避免将棉签深入耳道。湿性耳屎具有自洁功能,过度清理可能破坏外耳道酸性环境。家长需帮助儿童清理时选择圆头儿童专用棉签,动作需轻柔。
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或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耵聍栓塞合并瘙痒时可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滴药后保持侧卧5分钟。
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洗头后及时擦干耳周。减少使用入耳式耳机时间,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耵聍腺分泌。油性皮肤者需注意耳后区域清洁,防止皮脂腺分泌物进入耳道。
出现听力下降、耳痛或持续渗液时,需由耳鼻喉科医生用耵聍钩或吸引器清理。合并外耳道炎时可能需配合耳内镜检查。儿童出现抓耳哭闹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诊。
保持耳道干燥可降低真菌感染概率,洗澡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反复发作外耳道湿疹者需排查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抹。
湿性耳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刻意追求干燥状态。日常应注意观察耳屎颜色变化,若出现褐色分泌物伴异味需警惕外耳道真菌病。避免与他人共用挖耳工具,定期更换枕套毛巾。耳道瘙痒时可用指腹轻揉耳屏缓解,切忌用尖锐物品搔刮。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