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包皮粘连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局部炎症刺激、外伤、包茎或包皮过长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药物治疗、手法分离或包皮环切术等方式治疗。
部分男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包皮与龟头未完全分离,出生后可能出现生理性包皮粘连。这种情况在3岁前多可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若学龄期仍存在粘连,可能伴随排尿困难或包皮垢堆积,需由医生评估是否进行轻柔手法复位。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强行翻动包皮,清洗时使用温水即可。
包皮炎或龟头炎反复发作会导致炎性渗出物使包皮内板与龟头黏连,常见病原体包括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患者可能出现红肿、疼痛及异常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克霉唑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保持会阴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
包皮区域受到机械性摩擦或化学性损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异常黏连。多见于运动损伤、不当清洁或过敏反应,常伴随局部瘢痕增生。轻度粘连可尝试涂抹维生素E乳促进皮肤修复,严重者需配合医生进行粘连松解术。恢复期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
包皮口狭窄或包皮完全覆盖龟头时,长期无法上翻清洁易诱发慢性炎症与粘连。此类患者排尿时可能出现包皮鼓包现象,成年后可能影响性功能。对于儿童可采用渐进式手法扩张,成人建议行包皮环切术解决根本问题。术后需按医嘱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糖环境易继发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导致包皮龟头反复炎症后粘连。这类患者往往伴随伤口愈合延迟、皮肤干燥等症状,需在控制血糖基础上使用氟康唑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药物。日常需加强血糖监测与足部护理。
包皮粘连患者日常应坚持每日温水清洗会阴,动作轻柔避免暴力剥离。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避免久坐或骑行等持续压迫行为。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发现排尿异常、持续红肿或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评估,不可自行使用偏方处理。术后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