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胃出血的危害主要包括失血性休克、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继发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胃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大量胃出血可导致循环血量锐减,引发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休克若未及时纠正,可能造成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性损伤。临床需紧急补液输血,必要时采用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疗。
慢性胃出血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指甲脆裂等症状。长期贫血可导致心肌缺氧、免疫功能下降。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并治疗原发疾病。
出血后胃酸分泌异常及黏膜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腹胀、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倾倒综合征或胆汁反流性胃炎。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出血后胃内环境改变可能诱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高龄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
严重失血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引发急性肾损伤,肝脏缺氧加重肝性脑病风险。原有心肺疾病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需监测肝肾功能,必要时进行器官支持治疗。
胃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药物,戒烟戒酒。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合并肝硬化或肿瘤患者需针对病因持续治疗。出现呕血、黑便加重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