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二者均属于结直肠癌但存在解剖学与临床差异。
结肠癌发生于结肠各段,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肿瘤位置距离肛门较远。直肠癌则位于直肠段,即乙状结肠与肛管之间的15厘米范围内,肿瘤邻近肛门。解剖差异导致直肠癌更易出现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局部刺激症状。
结肠癌常见腹痛、腹部包块及肠梗阻表现,右半结肠癌可能以贫血、消瘦为首发症状。直肠癌典型症状包括大便变细、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晚期可引发肠管狭窄。直肠指检对直肠癌诊断有较高价值,而结肠癌多需依赖肠镜确诊。
结肠癌易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肠系膜淋巴结,血行转移多见于肝脏。直肠癌因解剖位置特殊,除淋巴转移外,局部浸润至盆腔器官的概率较高,低位直肠癌还可能发生跳跃式转移。术前影像评估需重点关注盆腔淋巴结与周围脏器受累情况。
结肠癌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分期辅以化疗,常用术式为右半结肠切除术或左半结肠切除术。直肠癌需综合放化疗与手术,中低位直肠癌可能需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部分患者需永久性造瘘。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更具重要性。
早期结肠癌5年生存率略高于直肠癌,但晚期预后相似。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风险较高,需密切随访盆腔影像。二者均需定期监测CEA水平,结肠癌术后建议1-2年复查肠镜,直肠癌还需关注肛门功能恢复情况。
日常需注意高膳食纤维饮食,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结肠癌术后6个月可逐步恢复中等强度运动,直肠癌患者需长期练习提肛运动改善控便能力。出现便血、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就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