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腹胀是怎么回事

4.27万次浏览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腹胀可能与麻醉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药物副作用、饮食不当、低钾血症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活动、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麻醉影响

全身麻醉会暂时抑制胃肠蠕动功能,导致术后腹胀。手术中使用的肌松药物可能延缓肠道恢复时间,表现为腹部胀满感。通常术后24-48小时随着麻醉代谢会逐渐缓解,可通过床上翻身活动帮助排气。

2、胃肠功能恢复延迟

心脏手术创伤及体外循环可能引起胃肠黏膜缺血,导致肠麻痹。患者可能出现肠鸣音减弱、排便延迟等症状。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恢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动力。

3、药物副作用

术后常用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抗凝药华法林钠片可能导致消化道轻微出血,这些药物反应都可能引发腹胀。需监测排便性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4、饮食不当

术后过早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制品、碳酸饮料等,或进食速度过快吞咽过多空气,均可导致腹胀加重。建议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选择低纤维、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5、低钾血症

术后利尿剂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会减弱肠平滑肌收缩力。患者可能伴随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需定期检测血钾水平,遵医嘱补充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腹部受压。饮食需遵循从清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术后早期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腹胀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需立即告知医疗团队排除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注意记录每日出入量及体重变化,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