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正确的安慰和疏导有矮小症的儿童

3.56万次浏览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矮小症儿童的安慰和疏导需结合心理支持、日常沟通和医疗干预,主要有维护自尊、避免过度关注身高、鼓励社交参与、培养兴趣爱好、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等方式。矮小症可能与生长激素缺乏、遗传因素、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身高低于同龄人、生长速度缓慢等症状。

1、维护自尊

避免在儿童面前强调身高缺陷,可通过肯定其他优点如学习成绩、艺术才能帮助建立自信。家长需注意语言表达,例如用“您的画很有创意”替代“您长得真慢”。日常避免将身高与其他儿童比较,减少因身高产生的挫败感。

2、避免过度关注身高

减少对身高数据的频繁测量和讨论,将家庭关注点转移到健康习惯培养上。家长可定期记录生长曲线,但无须每日提及。若儿童主动提问,可用科学解释回应:“每个人的生长速度不同,医生会帮我们制定计划”。

3、鼓励社交参与

帮助儿童选择适合身高的团体活动,如绘画班、棋类比赛等,避免篮球等可能凸显身高差异的运动。家长需与学校沟通,确保儿童不被排除在集体活动外。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前演练应对嘲笑的语言技巧。

4、培养兴趣爱好

引导儿童发展音乐、编程等不受身高限制的技能,通过成就感抵消外貌焦虑。家长可提供多样化尝试机会,发现特长后给予持续支持。例如为喜欢动物的儿童安排宠物照料任务,增强自我价值感。

5、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当出现情绪低落、拒绝上学等表现时,应及时联系儿童心理科医生。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调整对身高的不合理认知,团体治疗可提供同伴支持。若合并焦虑抑郁,医生可能建议联合使用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等药物。

日常需保证均衡营养,适量补充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规律进行跳绳、游泳等纵向运动。家长应定期随访儿科内分泌科,监测骨龄和激素水平。注意营造轻松家庭氛围,避免因治疗压力造成二次心理伤害。若儿童出现自伤倾向或持续情绪障碍,须立即就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