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3.82万次浏览

李辉 主任医师

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儿童便血可能由肛裂、肠息肉、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过敏性紫癜等原因引起。便血通常表现为粪便带血或排便后滴血,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肛裂

儿童肛裂多与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硬有关,可能因肛管皮肤撕裂导致便后滴鲜血。典型症状为排便疼痛、肛门瘙痒,粪便表面可见鲜红色血丝。治疗需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使用开塞露缓解便秘,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家长需帮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

2、肠息肉

幼年性息肉是儿童常见良性肿瘤,可能与遗传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无痛性间歇便血,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结肠镜检查可确诊,较小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定期复查肠镜。

3、急性胃肠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出血,常见轮状病毒或沙门氏菌感染。伴随发热、呕吐、水样便,严重时出现黏液血便。治疗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止泻,细菌感染需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尿量及精神状态。

4、肠套叠

婴幼儿肠管嵌套可引起肠壁缺血出血,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血便及腹部包块。发病可能与肠道淋巴增生或病毒感染有关。空气灌肠是首选复位方法,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术后需禁食观察,逐步恢复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5、过敏性紫癜

该病属于血管炎性疾病,可能因感染或过敏原诱发。特征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及消化道出血,便血多呈暗红色。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配合维生素C片改善血管通透性。发病期应限制剧烈活动,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

发现儿童便血时,家长应记录便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保持肛门清洁,腹泻患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日常饮食需保证水分摄入,适量添加西蓝花、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出现精神萎靡、持续腹痛或血便加重,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