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梅毒通常可以治愈,早期规范治疗是关键。先天性梅毒主要通过青霉素类药物进行干预,治疗效果与感染程度、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新生儿梅毒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诊断和干预的及时性。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如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能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若在出生后1个月内开始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完全康复,血清学指标转阴,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病变也可逆转。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非特异性抗体滴度,评估疗效。
部分延误治疗的患儿可能出现后遗症。若感染已导致肝脾肿大、贫血等全身症状,或引发脑膜炎、角膜炎等并发症,虽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但可能遗留视力障碍、听力损伤或骨骼畸形。极少数重症患儿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所有确诊患儿应完成全程治疗并随访至少1年。
孕期规范产检可预防新生儿梅毒。梅毒血清学筛查应纳入孕早期常规检查,阳性孕妇需接受青霉素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确诊患儿须隔离护理。哺乳期母亲若未完成治疗应暂停母乳喂养,避免交叉感染。治愈后患儿仍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重点关注神经精神和视听功能发育情况。